近日,在屏都街道来料加工服务点,一边,工人将布料裁剪成一个个手套形状;另一边,用机器缝制手套……这些手套完成后,将立马发往宁波外贸公司。
“目前,正在生产的订单有5、6个,宁波外贸公司的这单即将完工。”加工服务点负责人李思来表示,他从事来料加工行业近10年,主要按照每个客户需求,研发制作各类洗车手套、擦手巾、拖把等,主要是通过淘宝企业店铺、阿里巴巴等线年来,我县来料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经历了从“无中生有”,到“红红火火”,到“优胜劣汰”,到“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再到当前“稳中求进”等发展阶段,来料加工业呈现出品牌特色明显、扩量提质并举、政策环境优化的良好发展的新趋势。来料加工产业有效解决了农村留守妇女就业与照顾子女难以兼顾、异地搬迁妇女增收、“外籍新娘”五年内不能进企就业等三大难题,连续多年获得市级来料加工工作先进县、市级来料加工工作创新县等荣誉,先进经验被《浙江信息》刊发于2016年第1期,向全省推广。
作为来料加工经纪人的“娘家人”,县妇联对不一样的区域加工场所实施分类指导,在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的城郊和异地安置小区创办加工厂;在不具备办厂条件但加工需求较大的区域布局加工点;对地域偏远、人居分散的地点采取居家加工。目前,加工队伍已覆盖所有乡镇(街道),加工点逐渐集聚于人口密集的西部乡镇、异地安置小区和学校附近。
同时,我县还优化了来料加工布局,坚定“基地化转型、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电商化营销”发展路径,县外加工种类逐步向防尘收纳系列、盖头围巾、炭包和环保口罩加工集聚,县内加工品种依托竹制品、铅笔生产两大基地,引导条件成熟的经纪人稳固县域市场,加强布点辐射,全力破解了发展初期形成的加工种类单一、同质化严重、同行恶性竞争的产业短板,逐渐形成加工种类丰富多样,经纪人之间各有特色、各家争鸣、合作共赢的良好氛围。
在同心安置小区,同心来料加工点刚搬到新场地,已经吸引了30多名妇女加入来料加工的队伍。
“以前的场地又小又旧,多亏了妇联帮忙,新场地宽敞明亮,交通便利,大家都很满意。”同心来料加工点负责人刘丽芝说,县妇联在得知她之前场地的局限后,就帮忙在同心找了新的场地,解决了加工点最大的难题,真是来料加工经纪人贴心“娘家人”。
“我县始终将转型作为来料加工产业的发展趋势,在生产模式、接单方式、加工品质上创新提升。目前拥有加工公司17家,机械加工点50多个,年发放加工费100万元以上加工点50余个。已拥有‘七锦世家’家纺、‘至信’口罩、‘韩非子’防尘系列等36个自创品牌。”县妇联主席吴远姿表示,下一步,县妇联将充分做好来料加工市场需求和供给两篇文章,逐步推动“来料加工+N”发展,精准扶持困难群体脱贫奔小康。
2018年,全县共建成来料加工示范点100个,年加工费收入超2.8亿元。今年1—6月份加工费1.46亿元,新增经纪人6人,带动2万余名妇女家门口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