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博体育

安博体育

【金饭碗20养成记】这个专业课堂有点贵!拿价值几十万的宝石“练手”
2024-07-28       来源: 安博体育

  四川新闻网成都4月19日讯(记者 李丹 陈淋 戴璐岭 实习生 王亚玲 摄影报道)一束银丝,一缕情怀。在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的文博学院中,有一个全省唯一的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专业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教学有机融合,成为全国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四川省教育厅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不仅荣誉加身,这个专业还有点好耍,关键是有点“贵”。

  熔银、拉丝、制作、镶嵌,是他们的专业课内容;镊子、剪刀、耐火石棉板,是他们的上课工具。而他们练手的“器物”,都是真金白银,从价值几千元到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不等的银器、宝石、钻石。一堂课,简直就是几十万在教室里“飞来飞去”。

  不过,别看这是全省唯一的“冷专业”,它的就业情况一点也不冷,反而非常火爆。近三年学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左右,对口率和稳定率极强。不少学生更是在校在学期间就被相关单位“预定”“抢走”了。

  在学院的实训室中,当大家正在安静地制作自己的作品时,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2017级的学生周先富紧张地喊了一声。随即,大家纷纷放下手上的事情,开始四处寻找。“主要是太贵啦。”周先富笑笑,从同学手中接过在桌角找到的宝石,他不停感谢,“下次一定要小心些了。”

  周先富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掉宝石”这样的事情在课堂上时有发生,“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首饰设计和工艺,每堂课都会和它们打交道。主要它们体积都比较小,即便大家小心翼翼,有时候还是会不小心碰掉,好在全部都能找到。”

  作为班上为数不多的男生,周先富直言个人选择这个专业的原因是因为有这个专业的学校很少,“所以我们就业应该会很好,以后待遇应该也挺好的。”

  周先富说,班上有40多个同学,其中层层筛选选了5个同学到“银花丝技艺传承培训班”,有幸作为被选中的5名同学之一,他笑说,“原因是我们勤快。”

  和其他高校的专业不同,“我们上课基本都是实操课,实践性非常强。”周先富说,首饰设计要涉及到的镶嵌、錾刻等都需要反复练习,而创作一件作品还要加入一些工艺在其中,“我们有很多同学大二大三就开始制作作品了,有些要花好几个月甚至大半年的时间。”他透露,自己好些同学还在读时,就会因为成绩好被一些文创公司、文化制作公司提前“预定”工作岗位。

  不仅在学校实操,同学们还会在学校和老师的支持鼓励下拿作品去参加各种比赛。“这样既能看出自己和别的优秀作品之间的差距,也能学到不少新东西。”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2016级的同学胡贵新就将自己作品《厵笙》送去参赛,获得第二届“燕京八绝红星杯”学生组银奖。她介绍,这个作品花了半年的时间,头饰是中空的,难度是比较大,“但我自己很喜欢手工艺,做下来也不觉得辛苦。我希望将来能成为一名工艺师。”记者从老师处了解到,后来《厵笙》送到宽窄巷子展示时,还被外地游客前来抢购,卖出了1.8万元的好价格。

  “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是文博学院四大特色专业之一,也是四川省唯一一个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

  该专业负责人杜运飞向四川新闻网记者介绍,专业名称曾叫珠宝首饰工艺及鉴定,也是省内最早开设此方面内容的专业,2016年更名为首饰设计与工艺,“专注于珠宝首饰设计、创意、研发、加工等方面,从传统花丝、錾刻、珐琅等工艺到现代金工、蜡雕和铸造等技术都有涉及,也包括珠宝设计与3D打印等。从2009年开始首届招生以来,专业在发展中也抓住了一些契机,比如2013年探索将活态传承非遗文化融入现代珠宝教育中,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进行传承与创新。”

  杜运飞介绍,花丝工艺是中国一项古老而传统的金属工艺,在金属加工工艺领域属于细金工艺,“如今,花丝镶嵌工艺分南派和北派分别于北京、成都两地,北京则主要以宫廷花丝镶嵌工艺为主,而在成都的代表就是成都银花丝。”

  四川新闻网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在2008年,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就被纳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都银花丝与漆器、蜀绣、竹编被誉为成都的“四大名旦”。

  “相对来说,四大名旦中银花丝的知晓度还不那么高。”杜运飞坦言,当时学院针对成都银花丝现状做了一个调研,“情况很堪忧,主要体现在师徒传承形式单一、设计与制作分离、传承人少、设计创意不能够满足现代设计理念与审美需求。”杜运飞说,基于这样的现状,学院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纳入教学当中,不断尝试和改进,最终实现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化教学的有机结合,也使得成都银花丝工艺成了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中非常有特色的教学内容。

  专业建设的尝试,从未被落下。杜运飞介绍,2016年,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被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民委共同确定为第二批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同年也被四川省教育厅授予第二批现代学徒制示范专业,这也是学院在校企合作上的尝试,“后来,随着学校优质院校和‘双一流’建设的推进,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也成为学校‘双一流’专业建设中的一员。”专业的招生人数也从2009年首届的几十人逐年递增。

  杜运飞说,专业的建设目标,就是到2020年,成为以传承创新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为指引,深化文化研究开发,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服务珠宝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结合专业自身优势与特色,进行深度产教融合,深化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现代学徒制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以高水平“双师型”师资团队为抓手,以深度产学合作为核心,升级专业内涵建设,将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群)建设成为立足西南、对全国,特色鲜明、优势显著的一流专业。

  你不了解的“成都银花丝”是活在大家心中的文化认同 “希望这个手艺能真的传承下去”

  首饰花丝艺术、宝石镶嵌技法、系统宝石学、珠宝首饰专业英语、灯工玻璃珠实用教程……在文博学院的银花丝技艺传承实训室内,四川新闻网记者看到一个放满专业书的书架,专业老师林潇潇贡献出自己的私人藏书,数量多到相当于一个小型图书馆,“主要给学生们翻阅,在这里面他们基本能找到和传统工艺相关的绝大部分内容。”

  林潇潇介绍,自己十分喜爱传统工艺,研究生毕业后就来到了文博学院,“刚好碰到花丝工艺传承的这个非遗项目。”回忆那一段时间对成都银花丝的“抢救”,林潇潇说,真的是不眠不休,学校紧急组建了一个师生队伍,包括调查分析、工艺创新等工作,以及学生作品从成型到质量的追求。

  “传统工艺是活的历史。”林潇潇感慨,花丝在外行看来就是一个手艺,但它是记载人文活动的鲜活载体,“调查的结果发现,能叫出花丝名字的人都不多,所以我们感觉这项工作更为迫切和必要。当时成都在做这个事情的,就两个人,其中一个是我师傅倪成玉。”

  倪成玉,第一批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从事成都银花丝工艺研究50多年,设计创作完成680余件作品,并多次荣获国家级金奖。2003年创作的《百鸟朝凤》挂屏入围吉尼斯世界纪录;《双狮舞绣球》座盘2011年被中国工艺美术馆珍宝馆珍藏;2010年上海世博会倪成玉大师创作的金花丝《芙蓉熊猫》盘作为四川馆镇馆之宝。文博学院建有“倪成玉大师工作室”。

  严师出高徒。在倪成玉大师的指导和培养下,林潇潇成了成都银花丝非遗传承人,并努力将这项非遗传承下去。“花丝工艺是很枯燥的,很考验人的心性。”林潇潇举例,比如眼看着作品快完成了却一道工序出错,这是常有的事,那这时候是重来还是放弃?“重来,意味着之前几个月的努力都是白费。有个学生给我很深的印象,有次参加一个比赛,第二天要交出作品了,头天晚上发现做的雕花掉了,有些人可能会偷懒直接用胶水粘上去,但这位同学就没有,而是全部重来,虽然最后没有获奖,但我很欣赏佩服这种精神。”

  “这是一种天职。”林潇潇如此理解自己现在的工作,平常也有朋友跟她说,你是可以拿作品出来卖的,为何需要一直教学生,但她认为,人的时间精力有限,当她面临出产品和教学生选择时,她大多还是选了教学生,“我还是希望这个手艺能真的传承下去,我也经常鼓励我的学生,守得云开见月明。不希望花丝工艺成了一种牟利的工具,而应是活在大家心中的文化认同。”

  接触这个专业时,一开始惊讶他们拿真金白银练手,一个教室上课,可能就是几十万飞来飞去……好些同学选择这个专业的初衷是想“技能傍身”,更多的则是真的喜欢手工艺,心里有一份执着。

  有时不免感慨,我们谁又能做到静心几个月去完成一件作品呢?我想这颗心应该就是“匠心”。

  当我们习惯了依赖现代机械、流水线,享受工业化的成果时,却失去了手工时代那种单纯、宁静的美好,和一份让人感动的心性。也因此,这份工艺的传承才显得更难能可贵。